时序进入中秋,正是金风颯爽时节,各国传来农產品大唱丰收的消息,食品短缺和缺粮的恐慌不再现,但是又有多少人从中受惠?
根据报道,美国农业部预计美国今年的玉米收成將突破140.32亿蒲式耳记录,同时大豆平均单產预计將达到创纪录的45.4蒲式耳/英亩,以及2014/15年度美国大豆產量將达到38.16亿蒲式耳的新高水平。
中国也传来好消息,儘管今年夏季旱情严重,但中国有望连续11年实现粮食丰收,令粮仓满溢。据估计,中国粮食储备量將达1.5亿吨,相等於去年7千500万吨的两倍,其中包含中国3大主要农作物:水稻、小麦和玉米。
大马方面,据大马棕油局(MPOB)数据显示,7月原棕油產量报167万公吨,按月涨6.11%,跑贏市场预测的4.9%。分析员预测,油棕收成正入盛產期,原棕油產量將进一步升高。
全球主要农业大宗商品供应过剩的局面,將令价格进一步承压。其中玉米期货今年已经下跌了15%,而大豆期货也下跌25%,跌至2010年以来最低点。
受大豆油价格下跌所拖累,大马原棕油价格同样直直落,並在上週跌破每公吨2千令吉关口,创下5年半低位,8月共大跌14.5%,创下近2年来单月大跌幅记录。
原棕油价格曾在今年3月飆升至逼近3千令吉的高峰,然而只是短暂风光,如今回退至全球金融海啸后的价位。
犹记得今年初棕油价狂升时,曾有读者致电表示,棕油业者並未从中受益,因为受罕见干旱气候影响,油棕园的產量大减,他们只能望棕油价飆升而兴嘆。
如今局势逆转,此消彼长,油棕產量开始大增,但价格相应回退,业者的收入反而减少。
棕油价滑跌也將影响国家经济,有分析员称,出口收入將减少74亿令吉,但真实情况是否如此?若產量和出口量能够取得增长,將可抵消价格下跌所带来的影响,因此外围需求仍是主要关键。
古人说“穀贱伤农”,指的是粮食丰收,农民不仅未获益,反而因跌价而收入降低。不过如今各国都有保证粮食安全和保护农民利益的措施,例如中国就每年制定小麦、水稻等粮食的最低价格,若市价低於此,则由国有公司托市收储。
同时,在目前的原棕油价位,相信种植公司只是赚少了,还不致於蒙受亏损。在2008年10月金融海啸最严重时期,原棕油价格曾跌至1千410令吉价位,过后才逐步回升。
至於广大消费者是否从大宗农產品產量增加和价格滑落中受惠呢?原棕价格大跌,但是棕油加工產品如食用油,价格是否有降低?这是更值得关注的课题。
同样的,根据全球乳製品交易(Global Dairy Trade)近期的报告,全脂奶粉价格隔夜拍卖下跌11.5%至每公吨2725美元,达两年来低点。自今年2月高峰以来,跌幅扩大至46%。但是,市场上也未传出乳製品降价的消息。
这显现了物价只有起没有跌的问题,原料上涨时商家纷纷起价,如今原料下跌,商家却装作看不见,不会主动降价。农作物丰收,当局要避免“穀贱伤农”,但更要確保人民可从中享受到更充足和廉宜的食品。
(星洲日报/焦点评析:李勇坚)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